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魏双兰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1期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改善课堂提问体系,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活动时间,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化的层次和水平;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76-02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大家需要解决的课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数学课既要浓厚的“生活味”,也要有厚重的“数学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准确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效与否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数学。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就是有效的情境。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应目的明确。一节课总有一定的教学任务,需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那么的教学情境也应着力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
例如:三年级的“面积的认识”一课,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观察、重叠、剪拼、数方格\的方法去比较两个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每组6人分别有2只信封,1号信封中有需比较的5组图案,其中前面三组可以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而后面两组只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就很难一下子比较出它们的大小了。所以教师在2号信封里放了尺、剪刀和一张有方格的透明纸。告诉学生\当我们需要帮助时就可打开2号信封,看看哪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