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加工、获取、传递的速度慢、容量小的教学特点,从而成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进行物理的课堂探究性学习,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内,还要依靠课外“战场”。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设计时,要坚持部分探究与全部探究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探究内容和课堂教学时间、任务实际情况,在具体设计探究活动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高度用系统观念进行有意识的设计,系统安排,不一定每个探究活动七个要素齐全,也不一定课本所有内容都要探究。对有些探究环节、有些内容完全可以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小组探究。
6、根 据高中化学课程的编写理念,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个课程模块的不同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请查找并总结教学方式的类型,各 自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
1、教学方法的分类
(1)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 巴班斯基:
——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拉斯卡:
——呈现方法、实践方法、发现方法、强化方法。 威斯顿和格兰顿:
——教师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的方法、个体化的方法、实践的方法。
国外务虚少,务实多,学者和教师普遍比较注重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阐述也比国内深入细致。如讨论法谁不懂?但美国学者把它的作用、步骤阐述的与众不同。 (2)国内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 李秉德: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互动交流法等。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同伴教学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陶冶法等。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以内容辨析为主的方法:比较法、比喻法、类比法、比兴法等。
——以引进课外教学资源为需要的方法:想象法、联想法、情景再现法、潜意识体验法等。 黄甫全:
——原理性教学方法
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技术性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操作性教学方法
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张媛、蔡明: 原理性教学方法:
——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 一般教学方法:
——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以实物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示法。
——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学科教学方法:
——社会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自然科学学科教学方法 ——数学学科教学方法 ——外语学科教学方法 ——人文学科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1)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在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难重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改革创新。教学改革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但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却总是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为什么呢?主要在于三个原因:第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需要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第三,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2)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依据教学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例如讲“反馈”、“种族歧视”问题时,中国教师习惯用讲授法,美国教师却用演示法和情感体验法。 ——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3) 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原则 ——多样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特点 (1)两重性
两重性指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如讲授法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便于教师控制时间,难易度。但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如讨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形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气氛。但需要时间多且不易控制教学。 (2)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不同的教学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受制约性
受制约性指的是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受教学目标、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时间和设备等制约。如多媒体教学。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如有艺术素养的教师教地理,会唱当地民歌,会画图说明。 (4)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教学方法随着时代发展,随着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变化。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如计算机辅助教学。二是传统教学方法被赋予新内容。如现在的讲授法不同于过去的讲授法,不再是简单生硬的灌输。三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上升为教学模式。如自学——指导学习模式、引导——发现学习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等。
7、怎样做到“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一、从生活走进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知识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更好的化学知识的理解。
首先,我们要牢牢地牵住学生的“兴趣”这条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尽量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在讲燃烧的三个条件时,我们在家里烧火的时候,火苗小,我们可以向柴火里吹空气,就是为了给它充足的氧气,让它燃烧的更旺,更充分;吃松花蛋直接吃会有涩味,如果在煮的时候放些食醋,就没涩味了,这是以为酸中和了其中的碱;自行车用后,特别是在雨天用后要擦干净水,不然很容易生锈;铝锅不能用钢擦擦;灯泡用钨丝不用铁丝;电线用铜线,不用铁线等等,在教学中我们要多从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深刻地理解化学知识,成功地体验化学学习是个快乐的过程。
再次,从学生的亲自体验中走进化学。比如:我们要进入久没人进入的窑里,要进行灯火实验,点一支蜡烛,看蜡烛燃烧的情况就可以判断里面的二氧化碳的多少;我们要除去暖水瓶里的水垢可以用食醋;填写长期保存的文档要用碳素墨水等,从这些生活体验中让他们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更好地理解化学是从我们生活中来的。
最后,鼓励学生多动手,从创造中走进化学。比如;有条件的让学生多点到实验室去完成一些小实验;可以叫学生在家里完成家庭小实验:比如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二、从化学走向社会
现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了,化学科也不再关注学生能考多少分,而是更关注学生如何学化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人类进步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让社会上的人们不再谈化学色变,万事有好的一面也要坏的一面,化学也是一样,它能给人们带来快乐,也能给人们带来灾难。所以我们要更加好好地学习化学,掌握化学,造福人类。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多运用大量真实的事实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山西佛像雕刻很多表面都出现了斑点,这是因为酸雨造成的,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要怎么预防呢;有辆满载浓硫酸的卡车撞车了,导致管道破裂,浓硫酸泄露到路面,路面被腐蚀,很快浓硫酸就要流到路边的池塘和农田里了,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呢。通过这是实例,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从科学探究中走向社会。
8、请 阐述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 创造良好的实验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景,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最佳的教学情景,特别应当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燃烧”这节课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后,教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竖放,一根平放,学生就会观察到竖放的火柴火焰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换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欲望。经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很快得出正确的结论。看得出,此时同学们学习情绪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
二、 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操作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即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当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来说,对操作简单、费时不长、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实验都可以改成随堂实验。例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酒精和水的混合”、“浓硫酸的稀释”等。在课堂上教师提出要求,及时给学生以帮助,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同学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提高。
三、 改验证性试验为探究性试验,能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
新课改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中心,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验证性演示实验中走出来,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性实验。在做探究性实验时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探究性试验,先不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结果,而是在已有的基础上,首先制定出学习目标,其次提出新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通过猜想或假设,制定出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试验,观察出现的现象,对产生的结果一一记录。 学生动手做、用脑思、做的积极、学的主动,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激活,智慧得以彰显。使同学们学到了像科学家一样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四、 补充有趣实验,改进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
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还可以增加“神水化石”、“水中生血”、“水能使棉花燃烧”等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的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后,有的学生会提出活泼金属和酸作用生成氢气,为什么实验室中常用锌而不用其他金属呢?这里可以补充一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铁、镁、锌等活泼金属和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对比反应的快慢,明白选择锌为最佳,从而消除困惑。再如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不妨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的喷泉”、“密闭瓶内的小球胀大”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此外,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等,就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同时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等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只要用心研究,创新便会伴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五、 安排适当的实验习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验习题即是化学教学上的一种特殊习题,又是要求较高的特殊形式的学生实验。实验的原理、使用的仪器和药品、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完成,这对于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新能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了H+、SO42-、CI-、OH-、CO32-的鉴定方法后,可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习题:现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钙、氯化钠、碳酸钠五种溶液,请你从中任选两种溶液,用五种方案进行鉴别。要求所依据的化学性质不能雷同,所用试剂在上述五种溶液之外。本题的特点选择的自由空间大,如果学生任意选择五种溶液中的两种,这样组合方式有十种,每一种组合按五个方案计算,最少也有五十种方案。下面是一位学生鉴别两种溶液的五种方案:以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为例。
第一种:用指示剂,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可以鉴别出盐酸或氢氧化钙溶液。
第二种:在两种溶液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另一个为盐酸。
第三种:分别加入碳酸钙粉末,鉴别出盐酸,;另一个为氢氧化钙溶液。 第四种:分别加入氯化镁溶液,鉴别出氢氧化钙,剩下的是盐酸。
第五种:根据盐酸的易挥发性,鉴别出盐酸,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钙溶液。
象这样的实验习题,学生子自由选择的余地越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越大,学生学习的激情高、兴趣浓、劲头足,创新精神自然得以培养。
六、 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用食醋代替酸等,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小实验。例如,讲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体积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大部分学生会用茶杯代替钟罩,用小盆代替水槽,用蜡烛头代替红磷,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总结出操作的要领;实验不成功,分析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即使是同一个实验,同学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通过实验,比较出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选择不同的器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其中就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9、你是如何立即“ 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探索者”这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