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doc 12页)
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分析和调整取向
→ [摘要]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近年来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丰富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阶段,经济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客观上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要求,适时适度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和侧重点,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的重要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方式.突出公共财政特征。
(正文) 一、近几年的财政政策一直具有明显的“积极”特征
从1998~2003年,我国连续6年实行了旨在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1.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6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按前5年带动比率1:5(1998~2002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600亿元,形成总
我国政府还加大治理乱收费、规范分配秩序的力度。1998~2003年,我国政府公布取消不合法和不合理的收费项目1805项,降低469项收费标准,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400亿元左右。由于收费是一种准税收,减费可以起到与减税等价的效应,同样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投资的能力。
4.结合财政体制完善,强化财政政策作用。2003年,中央财政本级收入由1997年的4227亿元增加到11849,5亿元,年均增长18.7%;相应地,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由49.5%上升到54.6%。在此基础上,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由1997年的2857亿元增加2003年的8687亿元,年均增长20.4%,高于同期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增幅1.7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5.在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设计中,注重发挥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作用。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的,国债投资项目也带动了银行的配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金的运营效益。特别是,1998年通过国家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提高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增强了银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协
凋与配合的作用。
二、财政政策运作面临的环境条件和选择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必须是基础的、全面的和充分的。政府调节则必须是相机的、适时的和适度的。这也是理论和实践早已证明的规律。因此,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一样,都要随着客观条件和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与完善。那么,近年来政策运行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1.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7年下半年以来,亚洲部分国家金融危机和日本经济衰退打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正常节奏,使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低速增长区间。到2001年,占世界经济总量70%的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低迷状态,经济增长率分别只有0.3%、0.4%和1.5%;全球经济增长2.4%,全球贸易只增长0.1%。2002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仍然低速运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4%、0.2%和0.9%。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局面,加快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通货紧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首要任务,为此,近年来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目前政策调控效应正在逐渐显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全球经济呈现复苏趋势。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