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科学总复习 水、水的密度、水的压强、水的浮力 (一)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5、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 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气根、叶刺、骆驼) (三)水的电解 电极 正极 负极 气体的量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燃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淡蓝色火焰 重难点知识讲解 (一)水的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无色,透明 无味 通常情况下液体 沸点 凝固点 水的异常现象 100℃(注意条件) 0℃ 反膨胀现象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密度的公式: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
-
(2)两者的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3g/cm3 (3)水的密度: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
(4)单位转化:1毫升=1cm3=1×106m3 1吨=1000千克=1×106克
--
1毫升=1×103升 1升=103m3 4、压力的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1)压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受力的表面垂直 (2)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4)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5)压强的计算公式:
(6)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 重难点知识讲解 1、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2、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gh)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2、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ρ物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时,悬浮 3、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一)溶液 1、溶质:象蔗糖、食盐、高锰酸钾等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水是较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在其中) 3、溶液: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后得到的物质(碘酒、高锰酸钾溶液、糖水、盐水) (二)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 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有些药水如“钡餐”服用时需要摇匀,液体会变得浑浊不透明,就是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牛奶,乳白色,不透明,放的时间长一些,会出现一层白色油脂。这就是乳浊液。 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生活中很多象糖水一样的物质,它们有很多的成分混合在一起,就是混合物。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物质 是否透明 久置是否分层 特点 悬浊液 乳浊液 不透明,浑浊 久置分层 不均一、不稳定 混合物 溶液 透明 久置不分层 均一、稳定 (三)常用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种物质,是最常用的较好的溶剂。常用的溶剂还有酒精、汽油、丙酮等。 (1)溶液有均一、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也不会分层)的特点。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本质区别是在水里颗粒的大小不同。 (2)色拉油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重难点知识讲解 在一定的条件(一定量的溶剂中,一定量的水中)下,溶质不可以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断加入硫酸铜之前的溶液都是硫酸铜的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一般情况下) 饱和溶液也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增加溶剂水,或升高温度(一般情况下) 3、浓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较多溶质的叫做浓溶液;有的溶有较少溶质,称为稀溶液。 (二)溶解度 1、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 (1)理解这个概念,抓住四个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一般为水)、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