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入学习
课程标准: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学法指导:运用唯物史观理解中国原始社会组织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以及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自主学习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 石器时代分为两个时期:
2. 原始社会分为三个阶段:
3. 原始人群时期的著名文化遗址:
4. 母系社会
(1)进入时间:
(2)典型的文化遗址:
(3)典型的作物(北方、南方):
5. 父系社会
(1)进入时间:
(2)典型的文化遗址:
(3)典型的手工业成就:
二、从部落到国家 1. 三皇五帝时期:
2. 尧、舜、禹时期
(1)部落联盟推举首领的方式:
(2)从禹到启传位的方式变化:
1
三、早期国家——夏、商、西周 1. 夏朝
(1)起止时间及统治者:
(2)天文历法成就:
2. 商朝
(1)起止时间及统治者:
(2)商朝的成就(政治管理制度、文字、手工业成就、天文历法)
3.西周
(1)起止时间及统治者:
(2)重要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
分封的内容:
分封的对象:
分封制下的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宗法制
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下的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特点。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相补充、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形象表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重要的经济制度——井田制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天子是名义上的土地拥有者,实际上土地由贵族来掌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对井田制的形象描述。
2
合作学习
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1)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立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并且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
(2)分封制下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可以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税,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因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应用学习
1. 《甲骨文合集》记载,商王去占卜,问下旬有没有灾祸降临。占卜师说卜象显示了不好的征兆。不久有人向商王报告说,益这个地方逃走了12个奴隶。这反映了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神权高于王权 B. 国王没有实现集权 C. 宗法制成为主导 D.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2.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 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 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 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 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3.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荀子·儒效篇》 (1)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该制度有何特点?
4.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1)商王为什么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
(2)由此反映了什么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