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模式初探
课题来源: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7年一般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模式研究”(XJK17C081)阶段性成果。
一、新高考改革下选课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高考制度的实行,从以前的一考定终身将演变为一选定终身。高考自主选择权增加了,但是也让学生面临着选课困难:选哪些学科最有优势、选哪些学科有利于长远发展、选哪些学科可以报好专业、选哪些学科组合最合理等。在中国应试教育的枷锁下,选课制在实施上必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我国一直存在的行政班将难以再维继,而在走班制实行的背景下,班主任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学校的选课制会造成班级稳定性较弱,学生流动性大,因此如何管理学生、与此配套的教师和师资的缺乏是我们将面临的挑战。每一位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负责,也导致课堂管理难度更大。这也对教师在备课、上课、课后教学辅导等方面皆比行政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
另一方面,随着选课制的实行,学生换课率较大。在选课的过程中,学生由于对自身认识不足,不能结合兴趣爱好和学科特长理性选课,因此,在没有选课指导的前提下,学生选课容易盲目。很多学生在经过第一次选择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
自己所选择的课程并不适合自己,就出现了频繁换课的现象。然而频繁换课的出现对于学校和学生本人的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首先会影响学生课程的完整性,学生可能错过学习新课程内容的最佳时间;其次,对于教师而言,可能需要重新调整教学进度,为后来参与该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讲解;最后,对于学校而言,也增加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负担,有些学科将面临这严重的师资缺乏问题,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将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二、选课的建议与措施
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在选课方面的现状,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较好解决,不仅无法达到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反而会影响高中生的学习。为此,对于完善普通高中选课实行的如下建议:
1.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从学生发展层面看,学生能够选择自身适合并且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是开展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去参与学习。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作为主体,在选课制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导师制
从教师层面看,选课制的顺利实施,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可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明确自身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的学习要求,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在自主进行选课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盲目性,表现在只注重个人的兴趣爱好,缺乏长远的学习规划,不能明确所选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潜力等,不能科学合理的判断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盲目选课问题,学校要建立导师制,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
3. 学校建立合理选课制度,保障选课的落实
选课制的顺利实施,学校必须深入研究分班管理体制,提供有效可行的分班管理策略,制定科学的分班方案,建立完善的选课指导制度,配合学生进行有效的选课,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顺利完成学业。完善选课制度,建立一支适应选课制顺利实施的核心队伍是确保选课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三、结语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逐步实施,选课制是达成学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对于我国普通高中学校而言,选课还是个新生事物。加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的研究,初步形成可行的、可资借鉴的高考选课模式,从容应对高考综合改革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