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曲式结构思维
陈国庆
【摘 要】摘要:格里格的10集66首钢琴《抒情小品》作为小型乐曲,采用了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等,每首乐曲的结构都很清晰。而在主题发展上,主要采用了模进和重复的手法,尤其是重复手法的运用。就是这些普通的作曲手法,运用挪威民族音乐素材,配合探索性的和声技术,完成了乐曲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的塑造,使其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钢琴文献。 【期刊名称】肇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31)003 【总页数】4
【关键词】格里格;抒情小品;曲式结构
格里格于1867-1901年创作出版的10集66首钢琴《抒情小品》,创作持续了34年,就像作曲家本人的音乐日记,贯穿作曲家整个创作生涯。在中国具有一定影响,已成为音乐学院学生学习钢琴和作曲的教材。
格里格主要的创作年代在19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这是一个在音乐创作风格上五彩纷呈的时期,随着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东欧、北欧的各民族乐派也逐渐形成。格里格便是北欧民族乐派的一个代表。
对格里格一生的创作产生影响的有三个人:尼尔斯·加德(Gade)、里查德·诺德罗克(Rikard Nordraak)、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受其影响,格里格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道路,他从挪威的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传说故事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根据民间音乐的调式、旋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
点的和声语言。“他的乐曲的独特的魅力就在于:他把从德国学到的浪漫主义音乐要素,融入他的民族的音乐语言,并进而在和声和调性上加以发展。”[1] 挪威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家乡卑尔根的美景,激发了格里格的创作灵感。他在给美国传记作家芬克(Finck)的信中曾写到:“挪威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挪威的传说和历史及其自然景观,从早年起就在我的创作想象中留下了烙印。”[2]9
格里格的作品大多是小型作品,仅有一部交响乐,再没有歌剧等大型作品,而正是这些小型作品让世界乐坛了解了格里格以及挪威音乐。
格里格的作品,从体裁上看,数量最多的是钢琴作品,其次是歌曲,再次是管弦乐作品。而奠定格里格乐坛地位的正是他的钢琴《抒情小品》以及《培尔·金特》组曲。1867年出版钢琴《抒情小品》的第一集(op.12),其它各册的创作时间分别是:第二集(op.38)1883年,第三集(op.43)1886年,第四集(op.47)1886年,第五集(op.54)1891年,第六集(op.57)1891年,第七集(op.62)1894-5年,第八集(op.65)1896-7年,第九集(op.68)1898年第十集(op.71)1901年。
各册的作品数和各首作品的篇幅各有区别,具体情况列表见表1:
各册的作品数为6~8首,篇幅从23小节(op. 12 nr.1,四二拍)到180小节(op.65 nr6,四四拍)。演奏时间从1分多钟到6分多钟。
《抒情小品》虽然多数都是乐段或三部结构的小曲,而且多数都在2~4分钟之内,但却体现了格里格精巧的构思,表现出了高超的作曲技术,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音乐美学观念。
本文主要对其曲式结构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两种主题发展手法
格里格的《抒情小品》都是小型作品,大多数乐曲的主题都没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而更多的运用的是主题并置或对置的方式。他为他的每一首乐曲都精心设计了一个和乐曲的标题内容十分吻合的音乐主题。《抒情小品》主题发展主要采用如下手法: (一)模进
模进是《抒情小品》中常见的一种主题发展的手法。通常有三度模进、四、五度模进等。
如op.47中7首乐曲中有5首的第一乐段的主题都用了模进的手法。
第一首,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一乐句8小节,e小调;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上方纯五度的严格模进,故在调性上感觉是上方五度的转调,生花的妙笔是半终止的和弦是B大三和弦。小调乐曲终止在同主音调的大三和弦上,是格里格作为大小调式交替的一种惯用手法。本例开头第一个和弦因旋律中出现了#C,其实际效果也是大小下属和弦在交替运用。
第二首,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第一乐句4小节,可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乐节有第一个乐节的动机的模进;第二个乐句头是第一乐句上方三度的自由模进,并扩展到6小节。
第三首,第一乐段两个乐句。第一乐句6小节,a小调;第二乐句是上方七度的自由模进,扩展了8小节,具有转向下属调倾向,但d小调并未真正建立,按照格里格的习惯用法,可以认为是终止在同主音A大调上,其终止式为降三音和五音含有增六度音程的属七和弦解决到主和弦。
第四首,整首乐曲为6个乐句加尾声构成的单乐段结构。第一乐句4小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