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气肿疽的研究进展
陈发喜,蔡扩军*,范玉娟,何克明,王清平 (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63)
【摘 要】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牛、羊和其它动物所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肿胀、坏死为特征。世界上所有养牛的国家均有本病的发生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全球的养殖业尤其是养牛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影响我国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名称】草食家畜 【年(卷),期】2015(000)003 【总页数】5
【关键词】气肿疽;气肿疽梭菌;概述 修回日期:2015-03-13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以牛、羊的肌肉丰满处尤其是腿部和胸部发生恶性水肿和气性坏疽为特征的细菌性传染病[1]。该病在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的很多国家普遍存在,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快,给很多国家养牛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2, 3]。尽管我国对该病的接种免疫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每年仍大量发生,有些地区呈地方流行。2007年以来,日本、美国发生了人感染气肿疽梭菌死亡的病例,使得该病迅速成为很多国家人医和兽医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4, 5]。目前我国关于本病的报道多以病例的形式,关于本病的综述很少。鉴于此,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病原学、流行
病学、临床症状、发病机理、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阐述。
1 病原学
1.1 形态学特征
气肿疽梭菌为气肿疽的病原体,该菌属细菌纲,芽孢杆菌科,梭菌属,专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菌体两端钝圆,长2~8 μm,宽0.5~0.6 μm,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据报道,气肿疽梭菌的鞭毛是唯一被证明具免疫原性的有效抗原,在细菌感染初期所产生的抗体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6]。本菌为革兰氏阳性棒状大杆菌,从牛、羊深部伤口的厌氧环境组织中或肠内容物中检出率较高,经革兰式染色镜检,该菌以单个形式存在或呈3~5个菌体形成的短链,可与呈长链的腐败梭菌在形态上做出鉴别[7]。在体内外均可形成中立或近端芽胞,成纺锤形;培养时需创造严格的厌氧环境。该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可形成边缘不整齐、扁平、灰白色纽扣状的半透明圆形菌落,中心略凸起。
1.2 分子生物学特性
气肿疽梭菌的基因组序列包括一条含有280万个碱基对的染色体和5 500个碱基对的质粒,染色体上含有糖酵解(糖异生)、糖代谢、嘌呤和嘧啶代谢的基因,但明显缺失三羧酸循环的基因,缺失或部分缺失氨基酸代谢的组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的基因[8, 9]。现有的研究表明毒素、DNA酶、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酶和鞭毛是形成气肿疽梭菌致病性的主要组成[10, 11]。气肿疽梭菌产生5种毒素,包括耐氧的溶血素、易氧性溶血素、脱氧核糖核酸酶、透明质酸酶、神经氨酸苷酶[12, 13]。研究发现,气肿疽梭菌产生的杀白细胞毒素CctA
(C. chauvoei toxin A)起到溶血和细胞毒活性的作用,是该菌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毒素,用CctA毒素接种动物后对动物机体能产生保护作用,因此,直接作用CctA的抗体在抵抗气肿疽梭菌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得CctA成为抵抗气肿疽十分有价值的候选基因[14]。 1.3菌体抵抗力
本菌菌体的抵抗力不强,但芽孢却对消毒药、湿热、寒冷等各种理化因素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可在土壤中存活约5年以上,在腐败尸体中仍可存活3个月。经煮沸20 min、3%福尔马林处理15 min或0. 2%升汞处理10 min方可将组织内的芽孢杀死。
2 流行病学
2.1易感动物
气肿疽几乎能感染所有品种的牛、绵羊、山羊、骆驼、猪和马鹿等,2个月到4岁的牛易感,大多数牛的发病日龄在6个月至2岁之间。也可引起绵羊的严重感染和死亡。尽管气肿疽梭菌主要对反刍动物易感,但也有人类感染气肿疽梭菌而致死的报道,研究人员在死者的肺部组织中检测出了气肿疽梭菌,并发现其肺部组织已经坏死[4, 5]。 2.2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消化道和伤口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夏季更为流行,原因可能是雨水的冲刷使气肿疽梭菌从土壤深部到达了土壤的表面,牛在采食的时候将被气肿疽梭菌污染的草一同摄入,本病也可经吸血昆虫或蚊虫的叮咬而感染[15]。该病最易在炎热、潮湿的天气突然变冷后发生。 2.3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