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计量经济学论文

促进政策,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庞皓. 计量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

3、 薛荣久.《国际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我国人均GDP与农业人口比重、能源生产总量的关系

摘要:考察我国各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及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关系,对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分析,得出了农业人口比重和能源生产总量都是人均GDP的重要制约因素的观点,为加快发展,必须保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通过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即通过城市化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能源生产总量投入。

关键词:人均GDP;农业从业人口比重;能源生产总量

能源生产总量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能源生产总量的高低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中国新能源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高第一二产业的运行质速度 ,为促进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能源上的保障。依据三次产业的发展规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数在就业总人口数中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缩小。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体现了这一规律,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规律。2000年中国农村人口比重高达50.1%,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的比重就下降到了38.1%,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比重都下降到10%以内。这种规律性反映了第一产业比重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机制主要表现为可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数量指标和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之间的数量反比关系。就我们国家来说,1998年到2010年,其人均GDP与能源生产总量、农业从业人口占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以下称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之间存在着数量对应关系。笔者从分析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入手,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这种对应关系,从而揭示出第一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作用以及能源生产总量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研究,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各级决策机关和决策人员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一、主要指标的选择和简要分析

人均GDP可以用来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省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人均GDP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记作Y, Y和国

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同向变动的, Y值越大表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农业从业人口比重可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另一个主要指标,这一指标也用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口向非农化方向发展,农业人口比重逐渐变小。农业人口比重记作X1, X1=各省区农业从业人口/各省区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 X1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计量经济学论文

呈反方向变动。

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用标准煤为衡量标准,统计数值为亿吨单位。

记作X2,X2值越大,我国每年的能源生产总量约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大。

选择了上述三项指标(Y, X1, X2)之后,假定三者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函数关系: Y=F (X1, X2)。以此为假设,然后对国民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过程中,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分析Y和X1、X2的关系,然后用双因素分析法分析Y和X1、X2的关系。

二、国民经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的国民经济相关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详见表1。

农业人口比重能源生产

年份 人均GDP(Y) (X1) (X2)

1998 6796 49.9 12.983 1999 7159 49.8 13.194 2000 7858 50.1 13.505 2001 8622 50 14.388 2002 9398 50 15.066 2003 10542 50 17.191 2004 12336 49.1 19.665 2005 14185 46.9 21.622 2006 16500 44.8 23.217 2007 20169 42.6 24.728 2008 23708 40.8 26.055 2009 25608 39.6 27.462 2010 29992 38.1 29.692 (一)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1、分析人均GDP(Y)和农业人口比重(X1)的相关关系。经过对Y和X1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可以判断Y和X1有近似的直线关系,所以可以采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Y和X1的相关系数为-0.9856

它们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型为: Y = 92751.4731 - 1683.390644*X1 (1) (22.91824) (-19.33754) 相关统计指标:可决系数

=0.97144 =2882.576 P值=0.000 P值近似于

零。F=373.9405

因此,回归模型是显著的, 模型的经济意义比较合理,解释变量也都通过了T检验 和F检验,Y和X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2,分析人均GDP(Y)和能源生产总量X2的相关关系。经过对Y和X2之间的关系的初步分析,我们可以判断Y和X2之间呈现对数函数关系,所以可以采用拟合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分析。Y和X2的相关系数为0.9759

,它们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二者关系的回归方程模型为: Y = -10527.04976 + 1274.209512*X2(2)

计量经济学论文

(-5.921119) (14.84044)

相关统计指标:

可决系数R=0.952430;

2=1766.066 F=220.2386 P=0.000 近似于零因

此,各参数很合理,回归模型是显著的, Y和X2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二)关系的双因素分析

经过上面的单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判断Y和X1、X2之间分别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在Y=c+b1*X1+b2*X2的假定下,对Y和X1、X2之间的关系进行双因素分析。分析的主要结果如下: 回归方程模型为:

Y = -26522.20187 + 952.279833*X1 + 913.7741652*X2( (-4.188026) (2.593847) (5.879191 ) 相关统计指标:

可决系数R=0.971563; =1432.125 F=170.8258 P=0.000000 统计检验通过,各参数值比较明显。所以回归模型是显著的, Y和X1、X2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三)两种分析的结果比较

在上面分析Y和X1、X2的关系中,单因素分析法和双因素分析法也就是回归方程模型(1)、(2)和(3)到底哪种方法更能有效地解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关系呢?可以通过比较三个模型方程的可决系数和标准偏差的大小来进行比较。依据上述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回归方程模型(3)的可决系数

2R型

2=0.971563>R(1)=0.97144, R=0.971563>R(2)=0.952430;回归模(3)

(3)=1432.125<

(1)=2882.576,

222(3)=1432.125<(2)=1766.066,所以在解释Y和X1、X2的关系中,方程(3)要优于方程(1)、(2)。通过回归模型方程(3)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能源生产总量和农业从业人口比重都是人均GDP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结论和建议

人均GDP和农业从业人口比重都是决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1、人均GDP (Y)与农业人口比重(X1)之间存在着负的简单线性相关关系,说明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对人均GDP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一般而言,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人均GDP也较高,特别是国家处在发展中的时候,第一产业的的就业人口转移对人均GDP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计量经济学论文

第一产业作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我国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的时刻,要紧紧把握住发展这一主题,农业从业人口比重比较高,是我国目前大多数省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求降低农业从业人口比重,积极探索适合的转移农业富裕劳动力的途径,使得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同时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国民经济的发展。

2·Y与全国能源生产总量(X2)的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的线性相关关系,说明能源生产总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能源消费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助动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

3·随着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的不断缩小以及全国能源生产总量的的提高,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也在不断提高,是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规律,这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三者的联系紧密,当第一二三产业很好的平衡发展,国家的宏观政策调节好三者之间的产业结构时,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能源生产总量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保证,列宁曾说过

“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能源为工业发展

提供了原动力,这正是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所在。

参考文献:

[1]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罗祥立. 我国第三产业与人均GDP、农业从业人口的关系[J].商业研究.2005/02

中国财政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

近年来居民卫生医疗健康状况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也一再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力度。而许多地方“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似乎并没有得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牵涉的方方面面是在太多,要一次性完全解决妥当似乎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要解决问题,首先肯定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卫生医疗跟不上脚步。本文着重从政府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为何地方卫生支出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医疗、财政支出、GDP、财政收入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力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但是我国政府的卫生支出水平仍旧偏低。从绝对量上看,我国的卫生支出从2000年的709.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24.57亿元,虽然增长了4倍多,但直到2003年SARS的爆发,政府才更加重视卫生领域的投入,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开始慢慢地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协调。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还要求在二十世纪末“争

计量经济学论文

取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是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直到2010年也没有超过5%。根据Tanzi和Schuknecht(1997)的整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荷兰等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就超过了8%,加拿大和美国更是超过了10%,比例最低的是爱尔兰,也达到了7.1%。

一、理论分析

研究对于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人均GDP,受教育水平。本文主

要以人口密度、人均GDP和文盲率作为人口、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效率影响因素。所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2010年各地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人口数:由于较多的人口数有利于降低政府支出的管理和监督成本,所以人口数与政府支出的效率应该呈正相关关系

GDP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所以GDP越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应该越高。

卫生医疗机构数:卫生医疗机构多的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卫生医疗机构数应与政府财政医疗支出成正比。

财政收入水平:财政收入高的地区说明当地政府正真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经济,说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较高,医疗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财政收入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卫生医疗支出也高。

二、模型设定

Y 代表政府财政医疗支出额 X1 代表人口数 X2 代表GDP总额 X3 代表卫生医疗机构 X4代表财政收入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Yi??0??1X1??2X2??3X3??4X4?ut

三、数据收集:本文收集了我国2010年我国卫生医疗支出以及相关因素的部分数据

地区 北 京 天 津 河 北 山 西 内蒙古 辽 宁 吉 林 黑龙江 上 海 江 苏 卫生医疗财政支出(亿元)Y 186.82 70.07 235.48 113.86 120.72 151.36 110.91 135.18 160.07 249.69 人口数(万人)X1 1962 1299 7194 3574 2472 4375 2747 3833 2303 7869 GDP总量(万元)X2 14113.58 9224.46 20394.26 9200.86 11672.00 18457.27 8667.58 10368.60 17165.98 41425.48 卫生医疗机构数(个)X3 9411 4542 81403 41098 22565 34805 19385 22073 4708 30956 财政收入(亿元)X4 2353.93 1068.81 1331.85 969.67 1069.98 2004.84 602.41 755.58 2873.58 4079.86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促进政策,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参考文献:1、庞皓.计量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3、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我国人均GD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09am31i5g7zlrk1b2u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