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管理心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系统的目标的过程。 系统特点:

1.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2.系统的构成存在特定的方式; 3.特定系统有特定的功能;4.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

宏观环境:即一般环境;

组织的具体工作环境:消费者 支持者 竞争者 调解者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由:1.人是组织行为的主体 2.人是活的生产力 3.人力资源存在巨大的潜能

组织管理的对象

对物的管理=> 涉及“人——机”关系(工程心理学)。 对人的管理=>涉及“人——人”关系(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2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

3.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4.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5.关于领导心理的研究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 作为应用学科,首要任务是提高组织的社会生产效率。

2.其次是提高组织成员的思想素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完成此任务,须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

(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还承担着完善管理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任务。

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尤其发挥作用的是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现象以及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主要部分(PP30)。管理心理学中关于个体心理部分的内容(如,个性与管理、认知与管理、组织成员的需要与动机研究等)就是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的。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 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管理心理学中关于职工的社会认知、态度、挫折,群体凝聚力与士气、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问题的研究与社会心理学有紧密联系。

管理心理学目的: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企业内部的结构系统。企业内部的社会心里系统。企业内部的纯粹的人的因素问题。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定性的方法

观察评定法、经验总结法、环境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

二、定量的量法

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 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学

两者在理论上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1、两学科的目的和任务相似,都是要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或社会活动效益。

2、研究过程都必然涉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管理心理学能为管理学提供心理依据。 3、都必须研究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管理心理学对管理学在此方面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两者的区别:管理学除研究组织和群体内部人的效力于行为规律之外,还要涉及其他的管理活动和规律,内容和范围比管理心理学更为广泛。

第二章

一、工业化初期的管理思想

罗伯特·欧文 查尔斯·巴贝奇 安德鲁·尤尔 夏尔·迪普 丹尼尔·麦卡拉姆 亨利·普尔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1.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工业心理学的兴起

斯特恩(法)1903年提出“心理技术学”

芒斯特伯格(德),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霍桑试验与人群关系理论

1.霍桑试验及其结论(pp51)2.人群关系理论(pp52)

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人群关系理论第一次将社会学和心理学引入到企业管理管理中,冲击了传统的管理理论,使得企业管理开始注重人的因素研究。与此同时,霍桑试验和人群关系理论开创了企业管理中研究职工的需要、动机、行为激励、群体心理和领导行为的新方向。“行为科学”便以人群关系理论为基础和开端形成的管理科学。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正式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词,取代原来的工业心理学等名称,从此,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

(一)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人、财、物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量分析,统筹兼顾研究对象整个活动所有各环节间的关系,作出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物力的综合安排,以达到最大效果。 规划论、库存论、排队论、 对策论(博弈论)、搜索论、 网络分析(计划评审技术、用于战术性 分析论证 关键线路法) 代表性人物 英国物理学家 布莱克特 系统分析:把系统观点和思想引入管理,运用科学和数学 方法对系统中事件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 美国兰德公司 1949年首先提出

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作为决策工具,两种方法共同使用,互相补充。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其着述《经理人员的职能》(The Functions of The Executie)开创了一个管理学的新时代。 巴纳德对于组织概念的几点突破:

(1)组织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

(2)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组织构成的概念。认为组织的成员包括所有通过组织的行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的人。

(3)组织系统是协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协作系统的三要素及组织平衡理论

协作系统的三要素:①协作意愿②共同的目标③信息交流。 经理人员的三项职能:(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 (2)确立组织的目标;(3)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巴纳德思想的总结: 在组织理论上:

提出现代组织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

从管理理论的方法来看:

(1)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把人性的理论作为其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2)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企业组织作为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并把这一整体置于同社会(更大的整体)的相互联系之中。 系统管理学派

该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系统管理学派得益于上个世纪20年代系统科学的产生。

系统学派最大的特点:突破了以往各个学派仅从局部出发研究管理的局限性,从组织的整体出发阐明管理的本质。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将组织看成一种系统,而人是组织系统中的子系统,在系统中考察人类行为规律的过程中出现了“组织行为”的研究方向。 决策论

决策论是从社会系统学派发展而来的。西蒙和马奇主张将企业组织当作决策与沟通的系统,组织就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代表人物——汤普森、伍德沃特、劳伦斯、洛斯奇

该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权变理论认为,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它继承了系统论强调的“关系”说,而放弃了“整体”说。

权变理论学派最大的贡献: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成功地架起一座桥梁。强调要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领导模式及其他的管理技术等。 权变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着作 伯恩斯和斯托克《革新的管理》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

劳伦斯和洛尔施《组织与环境》

莫尔斯和洛希《超Y理论》、《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 菲德勒《领导游戏:使人适合情况》

佛里蒙特·卡斯特、詹姆斯·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观点与权变理论》

第三章 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观

心理学理论中的人性观

生物动力论(弗洛伊德) 积极向善论(罗杰斯) 机械运作论(行为主义者) 交互决定论(班杜拉) 人性观对于心理学研究的影响

1、对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影响 2、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3、对心理成因研究的影响 4、对心理异常和治疗研究的影响 人性观对组织管理的影响

(一)人性观决定管理者如何看待职工 (二)人性观决定管理者如何确定与职工的关系 (三)人性观决定组织管理的方式与策略 (四)人性观决定组织的生产效率 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Theories X and Y

他在《企业中的人性因素》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传统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做了错误的假设,据此而产生的理论为X理论。 X理论的人性假设为:

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劳动或工作 2、人生来就缺乏志向,不愿负责任,而习惯听从别人的指挥 3、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需要 4、人生来习惯于守旧,反对变革

5、人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或他人的影响,做出一些不适宜的举动 在X的假设基础上采用的管理方式为:

1、忽视人的精神与社会需求,把金钱做为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做为协调人员行为的最主要手段

2、制定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运用领导的权威和严密的控制体系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麦格雷戈认为科学管理是强硬的X理论,而人际关系学说为温和的X理论Y理论的人性假设:

1、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

2、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

3、外来的控制与处罚不是促使人们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愿意用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方法

4、承担目标的程度,是与同他们的业绩相联系的报酬大小成正比例的 5、绝大多数人都具备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在Y的假设基础上采用的管理方式为:

1、为员工安排富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工作,把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2、给予员工一定的权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3、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目标与自身目标的制定

4、应用“启发与指导”代替“命令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

麦认为:企业中出现的“分工与授权”,“工作丰富化”,“参与式与协商式管理”都是与Y理论相近的管理思想

超Y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pp72)

人们工作的动机是获得胜任感。

关于胜任感,不同的人采取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实现。

如果任务与组织形式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可能得到实现。 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它仍然继续起激励作用。 雪恩的人性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对于人的行为动因的分析存在三种倾向: (一)主体观 (二)环境观 (三)互动观

第四章 社会认知与管理

认知是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认识。

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是什么”的反映,即对客观现实的属性的认识。 认知是一个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环节。

认知的历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记忆是人通过知觉从外界获取信息,在记忆中贮存下来,即记忆的贮存。

思维是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思维表现为三种形式:概念的形成、推理,问题的解决。(PP101) 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即优先把被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即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觉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恒常性:即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4、知觉的组织性:即人的知觉有凭经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 刺激物的重复。 错觉现象对知觉的影响:

光色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

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定势效应、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知觉的防卫机制。

知觉情景如发生的时间、地点。都会影响到到人们的知觉。 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的知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主要有知觉者生理和心理的状况以及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点。 eg.知觉者在过度疲劳、饮酒过度、幻觉、气功或催眠等状态下容易产生错觉。 eg. 知觉对象和背景的特殊性作用于正常人,因感知能力所限也可能导致错觉的产生。 知觉的防卫机制是指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

如果某些刺激对我们有很大的精神压力,我们将他们从大脑中排除出去,或者延迟对它们的识别。

推销员的自我防御

销售经理经常抱怨推销员不愿意打“对方反应冷淡的”电话,推销员不是说自己工作太忙,就是说还有更好的生意,或者还须赶做一些报告。这样的推销员是懒惰,还是只是为了逃避,也许是无意识地进行自我防御?!

如果推销员这样做是为了自我防卫,经理可以教导推销员不要惧怕这类电话,学会应对;或者经理可以对推销员施加压力,使推销员无法逃避这类的电话。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社会印象是他人或群体在主题内部留下的,经过加工后的形象。 社会判断是对他人或群体行为的归因。 社会认知的种类

1、他人认知 2、自我认知 3、人际认知 4、角色认知

他人认知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的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主体对自己的身心及行为状态和特点的认知。

人际认知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包括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的两种认知形式。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系统的人力、财力、物力、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系统的目标的过程。系统特点:1.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2.系统的构成存在特定的方式;3.特定系统有特定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08tr78k4523x6i11fyp2nsft0iv0l00r2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