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1.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 ( )
A.堆积作用 B.地壳运动 C.侵蚀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读图可知有岩层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宁夏平原属于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 答案 B
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第2题。 2.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
A.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 D.侵蚀作用和岩浆活动
解析 内力作用是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答案 B
3.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 ( )
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 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
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
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
解析 由乙向丙发生断层现象,为内力导致;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D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4~5题。
4.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板块属于 ( )
A.亚欧板块 B.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5.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 )
A.生长边界 B.陆地边界 C.消亡边界 D.海洋边界
解析 第4题,M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第5题,从图中图例来看,板块边界反方向受力,应为生长边界。 答案 4.C 5.A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6~7题。
6.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 ( )
①碰撞挤压 ②张裂作用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7.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 )
A.渭河谷地的形成 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 C.青藏高原的隆起 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
解析 第6题,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是张裂运动,为生长边界。第7题,东非裂谷带是由板块的相背运动形成的,渭河谷地是由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青藏高原是由板块的碰撞挤压形
成的,福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 答案 6.D 7.D
读“海底深度与其岩石年龄关系图”,完成8~9题。
8.甲处的岩石类型和地形是 ( )
A.喷出岩 海岭 B.侵入岩 海沟 C.沉积岩 岛弧 D.变质岩 海盆 9.下列地区所处的板块边界与甲处类似的是 ( )
A.日本群岛 B.地中海 C.新西兰南北二岛 D.红海
解析 第8题,甲处岩石形成时间较晚,海水深度较浅,应为喷出岩海岭。第9题,甲处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应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 8.A 9.D
读图,回答10~11题。
10.从成因上看,山地A属于 (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11.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中所示不同的是 ( )
A.庐山 B.安第斯山 C.华山 D.泰山
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断层中间的A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在地形上形成断块山,如我国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江西的庐山等都是断块山。第11题,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褶皱山。
答案 10.C 11.B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
C.岩层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13.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力共同作用
解析 第12题,根据地层中岩石的弯曲方向,水库所在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成谷地。第13题,该地区地质构造主要有背斜、向斜、断层,都是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的结果。 答案 12.C 13.A 二、非选择题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C、D两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该选择________(C或D)处。 (2)D在地貌上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
(3)A、B、C、D四处,找油气应在图中________处。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意义,从岩层形态上可以看出,D处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利于修建地下隧道,C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背斜顶部岩层由于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或盆地;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岩层间可能含有油气资源。 答案 (1)D D
(2)谷地或盆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3)D
15.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示地质构造类型: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该地地壳受到了________(南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此力属于________(“拉张”或“挤压”)力。当时的地壳运动表现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运动。 (3)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褶皱构造上覆岩石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
(4)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__(“甲”或“乙”)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想打一眼深水井,应选择在________地;钻探石油应选择在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丙处岩层断裂错位为断层。第(2)题,岩层沿着南北方向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受到南北方向力的作用,属于挤压力;从岩层分布看,地壳运动表现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褶皱分布规模大,以水平运动为主。第(3)题,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褶皱形成并遭到侵蚀后,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堆积形成上覆岩石。第(4)题,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比较稳定,地下水向两侧分流,不易出现透水事故,适于建隧道;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答案 (1)背斜 向斜 断层
(2)南北 挤压 水平 垂直 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侵蚀 堆积 (4)甲 背斜向上拱起,且有较强的稳定性,地下水沿岩层两侧渗流,保持隧道干燥 乙 甲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