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初中体育教师教学策略
根据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1.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鉴于上述课程理念,教师应采取下列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所谓“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身体健康”,指的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我约束下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育锻炼中发展体能。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具备“自尊”、“自信”和“自我情绪调控”的心理素质,拥有“不畏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所谓“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社会道德,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还要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巧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体育运动或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认真的学习体育知识,认真地练习体育技能,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将起到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地理解和认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及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真正将体育锻炼付诸实践。比如,体育运动中的长跑,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项运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既单调又辛苦,大部分学生不仅对长跑运动不感兴趣,还“畏而远之”,刻意回避。教师针对这种
情况,如果是单纯地说服教育将不起什么作用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不是通过说服教育就能激发起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长跑运动,在提高心肺功能、提升个人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心肺功能提高了,也就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水平;个人意志提升了,也就是提高了克服困难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坚持长跑锻炼,得以保持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坚强的意志,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拥有良好的心态,得以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在日后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以良好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足以肩负重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组织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予体育运动的强烈 兴趣。
初中学生,年少好争,好胜心较为强烈,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利用体育竞赛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对于跳绳运动,不需要专门的场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情绪的“兴奋保持期”相对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中长跑为例,本来学生就不感兴趣,如果教师的备课
6
内容也了无情趣的话,那么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进行精心备课,将中长跑运动项目,设计成多样的练习方式,比如“计时跑”、“计名跑”、“接力跑”、“追逐跑”等等,以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无趣”的教材内容组织成“有趣”的学习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比如,跳绳本来也是比较无趣的体育运动,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跳绳花样,将单人跳绳和集体跳绳不仅跳出“花样”来,更要跳出“健康”来,进而达到体育运动之“陶冶性情”和“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以教师为学习主导、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体验,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比如,教师可以将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最大限度地
减少教条的说教和示范,而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游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合作学习、如何探究学习、如何主动学习,进一步培
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并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开发学生的个性潜力。
(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新课标要求中,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
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总之,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材,拓宽了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七、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从新课程体育改革的角度入手,逐步完善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充分认识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紧迫性,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方向,改善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增加教育经费,加强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倡导素质教育,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 (一)、 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方法单一
由于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已经习惯了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被动和消极地执行体育课程计划,缺少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意识体育。教学呈现“一只球哨两个球,学生教师都自由”的现象。 2.学生运动能力与知识状况薄弱
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体育课流于形式,学生体质及运动能力整体上来说较低,执
7
行一个程序、一个模式、同一时间、统一要求的“一刀切”、“齐步走”的形式,完全脱离学生兴趣爱好的实际。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对体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另外,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相当普遍。 3.体育场地器材严重缺乏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中学学生人均场地应达到 6.8 平方米。我国农村中学,学生人均场地面积约 2.5~2.8 平方米,绝大部分不超过 4.7 平方米,和国家规定的尚有很大差距。
(二)、 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1.明确教学目的,设置教学重点,选择教学内容 要明确中学体育教学应该以发展学生身体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生理特征,挑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锻炼方式,在课堂中经过教师的指导,有选择地参加体育活动,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增进其身心健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启发、鼓励学生创造新的方法去完成动作,让学生有目的地质疑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思考、发现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音乐引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体育的自信心。 2.转变思想观念,加强教师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各种运动技能优美准确的示范能力,而且要博学广闻,尤其对卫生保健、人体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都应有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掌握,会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锻炼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同时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掌握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技能,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网络下载知识,运用好多媒体教学,紧跟教学改革的脚步,把体育教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体育教师因年龄、身体素质等原因,不可能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而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使学生看到了世界级运动员的跳远雄姿,通过相关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便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示体育训练的魅力 向学生多方位展示体育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其实体育与健康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使学生接近体育,喜爱体育。投掷项目的教学比较枯燥,教师可适时地选用一些掷准、掷远游戏,进行分组比赛。凡此种种可给学生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节,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健康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耐力与柔韧性等体能,同时还可以缓解焦虑、压抑等心理问题。
4、引导发现感悟,注重尝试性。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
8
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 在课中,做完一个动作后,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还有新的想法吗?”让学生阐述内心真切的感受。正因为重视了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才会产生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尝试、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5、鼓励参与合作,追求探究性。 ⑴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⑵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出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⑶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安排练习次序,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纠正小组同学的错误,正确示范动作)、“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练习时能否相互提醒、做动作时能否相互帮助)等,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做到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竞争夺标的氛围。
⑷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 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梯度,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多的在课外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6、激活变通思维,培养独创性。
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
9
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练习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八、结合实际,改革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策略
1.解放思想,突破“完整性”、“系统性”的束缚,改变竞技化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田径内容教学受到竞技化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技术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是教学方式非常枯燥,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 二是体育课程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教学,而不是培养专业化的运动员。学生并不具备运动员那样的运动能力,对技术细节难以掌握。因此,以竞技技术标准去要求普通学生是不合理的。
《初中体育课程标准》对运动技能教学提出了“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的要求。那么,到底如何来传授运动技能,应该传授什么样的运动技能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周兵教授提出了运动技能的“分类假说”,即把运动技能分为基础类运动技能、专门类运动技能和专项类运动技能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三个层面贯穿于运动技能学习的全过程,忽视或取消任何一方,都会导致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减弱,甚至失败。专项类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高度熟练、自动化了的运动技能,是运动技能最为完美的表现形式。专门与专项类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改造与组建都是以基础类运动技能为基础的,因此,基础类运动技能是金字塔结构的核心层次。中学阶段的运动技能教学,主要是处于基础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技能或专门技能,而不是专项技能。因此,在技能教学中,不可用专业化的技术要求和手段来教学生,不必过度苛求技术的细节。技术的细节是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的,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的技术,发展基本技能。 2.对竞技内容进行“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改造。新课程下的技能教学是要改变过去竞技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排斥竞技运动本身,更不是反对竞技性的运动项目。竞技运动项目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体育活动中最生动、最有活力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它当然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竞技运动项目,来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服务,而不是追求竞技运动的终结目标——更高、更快、更强。由此,我们必须对竞技内容加进行改造。
(1)竞技内容的“简单化”。“简单化”在于摈弃以往过度注重运动技术的细节,教授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操作性知识。如在江苏省第三届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上,常州宋美红老师在《快速跑》一课中,一改高抬腿、后蹬跑等传统的技术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跨越、抢收呼啦圈的比赛游戏发展他们的步幅和步频,以提高其快速跑的能力;连云港张旭光老师的《三级跳远》一课,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三级跳的节奏和步幅,采用了跨越不同距离的橡胶轮胎,发展学生跳跃的能力,而并没有去注重踏跳和摆动的技术细节。可见,竞技内容的“简单化”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发展运动技能,但“简单化”是并不是单纯的简化,而是抓住了技术的核心,加以改造成适合学生身心特点,易于吸收的可操作性知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