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一、小船渡河
物理情形:在宽度为d的河中,水流速度v2恒定。岸边有一艘小船,保持相对河水恒定的速率v1渡河,但船头的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船渡河的最短时间和最小位移。
模型分析:小船渡河的实际运动(相对河岸的运动)由船相对水流速度v1
和水相对河岸的速度v2合成。可以设船头与河岸上游夹角为θ(即v1的方向),速度矢量合成如图1
(学生活动)用余弦定理可求v合的大小
2v合=v1?v22?2v1v2cos?
(学生活动)用正弦定理可求v合的方向。令v合与河岸下游夹角为α,则 α= arcsin
v1sin?v?v?2v1v2cos?2122
1、求渡河的时间与最短时间
由于合运动合分运动具有等时性,故渡河时间既可以根据合运动求,也可以根据分运动去求。针对这一思想,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 t =
S合v合
dd/sin? =
v1sin?v1sin?sin?其中v合可用正弦定理表达,故有 t =
解法二: t =
d/sin?d =
v1sin?v1S1 = v1此外,结合静力学正交分解的思想,我们也可以建立沿河岸合垂直河岸的坐标x、y,然后先将v1分解(v2无需分解),再合成,如图2所示。而且不难看
出,合运动在x、y方向的分量vx和vy与v1在x、y方向的分量v1x、v1y以及v2具有以下关系
vy = v1y
vx = v2 - v1x
由于合运动沿y方向的分量Sy ≡ d ,故有
解法三: t =
精品文档
Syvy =
dd = v1yv1sin?精品文档
t (θ)函数既已得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当θ= 90°时,渡河时间的最小值 tmin =
d v1(从“解法三”我们最容易理解t为什么与v2无关,故tmin也与v2无关。这个结论是意味深长的。)
2、求渡河的位移和最小位移
在上面的讨论中,小船的位移事实上已经得出,即
2dv1?v2dd2?2v1v2con?S合 = = =
v1v1sin?sin?sin?v合但S合(θ)函数比较复杂,寻求S合的极小值并非易事。因此,我们可以从其它方面作一些努力。
将S合沿x、y方向分解成Sx和Sy ,因为Sy ≡ d ,要S合极小,只要Sx极小就行了。而Sx(θ)函数可以这样求——
解法一: Sx = vxt =(v2 - v1x)
Syvy =(v2 – v1cosθ)
d
v1sin?为求极值,令cosθ= p ,则sinθ= 1?p2,再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到
22222222v1(S2x?d)p?2v1v2dp?dv2?Sxv1?0
这是一个关于p的一元二次方程,要p有解,须满足Δ≥0 ,即
2242222224v1v2d≥4v1(S2x?d)(dv2?Sxv1) 2222整理得 S2xv1≥d(v2?v1)
所以,Sxmin=
dv12v22?v1 ,代入Sx(θ)函数可知,此时cosθ=
v1 v22?S最后,Smin= S2xminy=
v2d v1此过程仍然比较繁复,且数学味太浓。结论得出后,我们还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当v2<v1时,Smin<d ,这显然与事实不符。(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在以上的运算过程中,方程两边的平方和开方过程中必然出现了增根或遗根的现象)所以,此法给人一种玄乎的感觉。
解法二:纯物理解——矢量三角形的动态分析
从图2可知,Sy恒定,Sx越小,必有S合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亦即v
。 合矢量与下游河岸的夹角越大(但不得大于90°)
我们可以通过v1与v2合成v合矢量图探讨v合与下游河岸夹角的最大可能。 先进行平行四边形到三角形的变换,如图3所示。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当θ变化时,v合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随之变化,具体情况如图4所示。
从图4不难看出,只有当v合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时,v合与v2(下游)的夹角才会最大。此时,v合⊥v1 ,v1、v2和v合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αmax = arcsin
v1 v2并且,此时:θ=
arccos
v1 v2v2d v1有了αmax的值,结合图1可以求出:S合min =
最后解决v2<v1时结果不切实际的问题。从图4可以看出,当v2<v1时,v合
不可能和虚线半圆周相切(或αmax = arcsin90°
即:v2<v1时,S合min = d ,此时,θ= arccos
v2 v1v1无解),结合实际情况,αmax取v2结论:若v1<v2 ,θ= arccos
v1v时,S合min = 2d v2v1v2时,S合min = d v1 若v2<v1 ,θ= arccos
二、滑轮小船
物理情形:如图5所示,岸边的汽车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中的小船,设小船始终不离开水面,且绳足够长,求汽车速度v1和小船速度v2的大小关系。
模型分析:由于绳不可伸长,滑轮右边绳子缩短的速率即是汽车速度的大小v1 ,考查绳与船相连的端点运动情况,v1和v2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必有一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问题。
(学生活动)如果v1恒定不变,v2会恒定吗?若恒定,说明理由;若变化,定性判断变化趋势。
结合学生的想法,介绍极限外推的思想:当船离岸无穷远时,绳与水的夹角趋于零,v2→v1 。当船比较靠岸时,可作图比较船的移动距离、绳子的缩短长度,得到v2>v1 。故“船速增大”才是正确结论。
故只能引入瞬时方位角θ,看v1和v2的瞬时关系。
(学生活动)v1和v2定量关系若何?是否可以考虑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的知识解答?
针对如图6所示的两种典型方案,初步评说——甲图中v2 = v1cosθ,船越靠岸,θ越大,v2越小,和前面的定性结论冲突,必然是错误的。
错误的根源分析:和试验修订本教材中“飞机起飞”的运动分析进行了不恰当地联系。仔细比较这两个运动的差别,并联系“小船渡河”的运动合成等事例,总结出这样的规律——
合运动是显性的、轨迹实在的运动,分运动是隐性的、需要分析而具有人为特征(无唯一性)的运动。
解法一:在图6(乙)中,当我们挖掘、分析了滑轮绳子端点的运动后,不难得出:船的沿水面运动是v2合运动,端点参与绳子的缩短运动v1
和随绳子的转动v转 ,从而肯定乙方案是正确的。
即:v2 = v1 / cosθ
解法二:微元法。从考查位置开始取一个极短过程,将绳的运动和船的运动在图7(甲)中标示出来,AB是绳的初识位置,AC是绳的末位置,在AB上取AD=AC得D点,并连接CD。显然,图中BC是船的位移
大小,DB是绳子的缩短长度。由于过程极短,等腰三角形ACD的顶角∠A→0,则底角∠ACD→90°,△CDB趋于直角三角形。将此三角放大成图7(乙),得出:S2 = S1 / cosθ 。
鉴于过程极短,绳的缩短运动和船的运动都可以认为是匀速的,即:S2 = v2 t ,S1 = v1 t 。
所以:v2 = v1 / cosθ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三、斜抛运动的最大射程
物理情形:不计空气阻力,将小球斜向上抛出,初速度大小恒为v0 ,方向可以选择,试求小球落回原高度的最大水平位移(射程)。
模型分析:斜抛运动的常规分析和平抛运动完全相同。
设初速度方向与水平面夹θ角,建立水平、竖直的x、y轴,将运动学参量沿x、y分解。针对抛出到落回原高度的过程
10 = Sy = v0y t + (-g)t2
2Sx = v0x t
2v0解以上两式易得:Sx = sin2θ
g2v0结论:当抛射角θ= 45°时,最大射程Sxmax =
g(学生活动)若v0 、θ确定,试用两种方法求小球到达的最大高度。 运动学求解——考查竖直分运动即可;能量求解——注意小球在最高点应具备的速度v0x ,然后对抛出到最高点的过程用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结论:Hm =
2v0sin2? 。 2g四、物体脱离圆弧的讨论
物理情形:如图8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当小球在最低点时,给球一个vo = 2gL的水平初速,试求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
模型分析:用自然坐标分析变速圆周运动的典型事例。能量关系的运用,也是对常规知识的复习。
(学生活动)小球能否形成的往复的摆动?小球能否到达圆弧的最高点C ?
通过能量关系和圆周运动动力学知识的复习,得出:小球运动超过B点、但不能到达C点(vC ≥,即小球必然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 gL)
(学生活动)小球会不会在BC之间的某点脱离圆弧后作自由落体运动?
尽管对于本问题,能量分析是可行的(BC之间不可能出现动能为零的点,则小球脱离圆弧的初速度vD不可能为零),但用动力学的工具分析,是本模型的重点——
在BC阶段,只要小球还在圆弧上,其受力分析必如图9所示。沿轨迹的切向、法向分别建τ、n坐标,然后将重力G沿τ、n分解为Gτ和Gn分量,T为绳子张力。法向动力学方程为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