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表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润的视直径要大一些。 【热点三】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得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的。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000TB)。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掉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关于世界首张黑润照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今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外发布。
B. 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C. 这张照片的拍摄工具是位于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它们被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
D. 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7年4月,天文望远镜拍摄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科学家们过了两年时间才对外公布照片。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黑洞,黑洞家族有多种类型,本次拍摄的属于其中的“巨无霸”。
B. 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 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目前它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 布曼搏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确保了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次黑洞照片拍摄活动参与人员多,调动的科研设备范围广,照片从拍摄到公布经历的时间长。 B. 黑洞本体是无法直接被拍摄的,但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会产生辐射,这个辐射可以被探测到。 C. 人类对于黑洞的认识,目前还是很有限,比如对一些黑洞的形成原因,科学界就有不同的猜测。 D. “事件视界望远镜(EHI)”尽管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但很难拍到那些恒星级质量黑洞的照
6
片。
(4)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
(5)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分点概括。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陆放翁的“一窗晴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朗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晴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着朝瞰,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假设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你还可以看朝霞的艳红。
⑤“挂起西窗浪接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造明的宁静,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地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田间小径上疏落地走着荷锄归来的农夫,隐约听到母牛峰的在唤着小犊同归,山色此时已由微红而深紫,而黝蓝。苍然暮色也渐渐笼上山脚的树林,西天上独有一镶着黄边的白云冉冉而行。 ⑥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⑦说到光,我有一种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前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蜿,“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原般的素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⑧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是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⑨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溢时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⑩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
7
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着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有删改)
(1)作者笔下不同朝向的窗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窗户的朝向 给人带来的感受 南窗 东窗 西窗 北窗 光朗,温暖,给人以清居的享受 ①________ 宁静、舒适,让人感到惬意 ②________ (2)作者在想象中把书房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布置好了,请问作者是如何布置他书房的窗子在的?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3)本文的语言极具特色,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苍绳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②有风,你可以欣賞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雪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4)作者独喜欢北窗,却花大量笔是写了南窗、东窗、西窗,这样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作家彭定安说,本文作者对窗子的认识“已经进入审美的态度和境界,而不是纯实际的和实用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五、作文(1小题,60分)
13.请以《别担心,我可以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8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运用(6小题,20分) 1.【答案】 B
【解析】【分析】A:nán/nàn; shān/shān; B:yǒng/yǒng; tiǎo / tiǎo; C: nì /ní; hōng / hōng; D:qì/ yī; lén/lěi。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平时学习时要读准每个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等。多音字的读音要结合语境选择正确的读音。 2.【答案】 D
【解析】【分析】A“粱”应为“梁”; B“言”应为“颜”; C“漉”应为“辘”; D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字形的准确掌握能力。旨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差异。只有准确理解词意,把握偏旁部首才能做好这类题目,所以还是要常翻词典,多比较、多记忆、多积累。题目中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根据各项中成语的词义判断字义,注意易错字,仔细辨析。 3.【答案】 A
【解析】【分析】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众望所归: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结合语境分析,因为校外培训机构有质量好的,也有不好的,也就是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故第一空应选用鱼龙混杂。“息息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关系密切的意思,但“休戚与共”还含有厉害相同的意思,与语境不符,故第二空应选用息息相关。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这样的题,与其说是考查词语运用的,其实最根本的是考查词语的辨析能力,辨析近义词与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适用范围、词语搭配等方面的差别,因此答题时首先要从这几个方面辨析词语意思和用法,然后再根据语境做出选择。 4.【答案】 C
【解析】【分析】A:前后不一致,应在“它”和“具备”之间加上“是否”。 B: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培养”或把“兴趣”改为“水平”。 C:没有语病。
D:语序不当,应改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5.【答案】 B 【解析】【分析】“但是”表述转折关系,也就是由强调“追赶思维”转到强调“探索精神”上面来,AC两句都是强调“追赶思维”,因此不符合语境,而D又否定了“追赶思维”的作用,因此也不符合语境。
9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再比较各项内容,抓住各句表达意思的区别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后再确定句子顺畅不顺畅。 6.【答案】 (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解析】【分析】(1)根据对《水浒传》的阅读和积累可知鲁达的绰号。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上画了两个人,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在用拳头狠狠地打躺在地上的那个人,结合图下文字说明,再结合《水浒传》中鲁达的故事即可知道这个故事情节。
(2)根据对这几部名著的人物形象和名著情节的阅读和理解举例分析即可。注意要对号入座,不要张冠李戴。
故答案为:(1)花和尚;拳打镇关西
(2)孙悟空。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斩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中哪怕冒着被师父误解的风险,也要痛打白骨精,承担护送师父的责任。
【点评】(1)鲁达是《水浒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勇而有谋,胆大心细,是这篇小说重点塑造的人物,平时阅读时一定要认真记忆与他有关的情节内容并把握他的性格特征。
(2)本题考查把握名著人物形象和情节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二、默写(1小题,10分) 7.【答案】 (1)A,D
(2)终古高云簇此城;身上衣裳口中食;四面歌残终破楚;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箫鼓追随春社近;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答题,(1)AD默写正确,B中间少一句话,应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默写的顺序颠倒。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E 绿水逶迤是上片的句子,下片应为: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F有错别字,“材”应为“才”。 (2)答题时须注意“簇、奉、箫 ”容易写错。
(3)抓住“乡愁”二字默写诗句;抓住“感慨”这两个字默写。注意“暮、渭”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 A D;
⑵终古高云簇此城;身上衣裳口中食;四面歌残终破楚;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箫鼓追随春社近;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⑶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诗词在背诵时不仅要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三、古诗文阅读(5小题,20分) 8.【答案】 (1)B
(2)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3)C
【解析】【分析】(1)A发扬;光亮。B通“拣”,挑选。C代词,代指郭攸之、费祎、董允;到。D和;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然后再看是否为特殊句式,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亲:亲近;远:疏远;倾颓 :衰败。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