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状态
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在正常条件下,意识本身具有不同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在可控制的意识状态中,人的意识最清晰,人最能集中注意力,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也就是说,个体在行为进行的过程中,能够觉知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并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控。 2.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所意识,但这种意识又不太清晰。例如,乘务员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乘务员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写字,但并不需要清楚每个字怎么写,不用很大的努力,就能做好笔记。乘务员在做笔记的意识和听写时的意识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在听写的时候要注意字的每一笔是怎样写的。自动化的意识状态是意识的第二种状态,其本身要求很少注意,并且不会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
人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上课走神的时候,突然被点名,但是起身之后脑中对于老师刚刚所讲的内容一片空白,这就是意识的第三种状态,即白日梦状态。白日梦状态是只包含很低水平意志努力的意识状态,它介于主动的意识状态和睡眠中做梦之间,似清醒,也似做梦,通常在不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自发产生。
处于白日梦状态的个体不能说是无意识的,这个时候个体还有一定的意识活动,尽管完全没听清楚老师在讲什么,但仍然知道老师在讲课,被点名时也能够听到和反应过来。
一般来说,白日梦的内容与未来的活动有关,带有计划或排练的性质。白日梦不是真正在做梦,而是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的状态,其内容也无所谓好坏。一个人的意识状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或处于精力集中的状态,或处于白日梦状态,等等。 4.睡眠状态
过去一般认为人的意识在睡眠的时候是停止运动的,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人在睡眠时意识并没有完全停止活动。
关于睡眠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脑电波的观察和研究进行的,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时,脑内神经细胞的电位差仍在变化着,只是出现了不同的波形。人在做梦的时候,脑电波的变化更为明显,这些都证明了人在睡眠的时候是有意识活动的。 5.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梦是有意识看无意识的一扇窗子,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眠时产生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做梦是因为人在睡眠时脑神经细胞的抑制状态不深,还处于“工作”状态,一旦接受到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相应的记忆痕迹便“复活”过来,于是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梦境。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人在清醒的状态中可以有效地压抑潜意识,使那些违背道德习俗的欲望不能为所欲为,但当人进入睡眠状态或放松状态时,有些欲望就会偷偷地浮出意识层面,以各种各样的形象表现自己,这就是梦的形成。还有人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存储的知识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和巩固,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以上所述的是正常情况下所出现的五种意识状态。此外,某些药物也可以使
人产生一些特殊的意识状态,有时甚至会对某些成瘾性药物产生依赖和渴求,这实际是一种意识的扭曲状态;而心理学中的催眠则是一种受暗示的状态。